2023年6月5日下午,中山大学物理学院佘卫龙教授应邀至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做题为《在光子能量表达式hv中物理量v的含义是什么?》的学术报告。交流会在我校交叉科学研究中心A10会议室举行,本次报告由材料学院院长王彪教授主持,报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材料学院、微电子学院等单位的数十名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
报告首先从大家熟知的光电效应出发,提出了光电效应的遏止电压是由中心波长决定还是最短波长决定的疑问,并介绍了光量子概念的发展史,以及光量子在粒子物理学、量子光学、光谱学、光电子学等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领域的广泛应用。随后,佘教授结合自身四十余年的工作积累,从光子的量子光学模型及其缺陷、单色平面光波和阶段正弦光波不是光场基本构件、光子被吸收对光波的影响、平面光波列离散小波结构和离散能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最后,结合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说明了在光子能量表达式hv中物理量v的含义是指光波列光谱的中心频率而不是单色光波的频率;在跨越可见和近红外光区域,光波列光谱的带宽可达122nm,即一个光子对应的光波带宽可达122nm。
报告结束后,与会教师就报告中提到的线性吸收实验细节、小波变换、以及声子与光子的相关性等方面与佘卫龙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佘卫龙教授简介:
理学(光学)博士,中山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2016任中山大学激光与光谱学研究所所长;曾任一届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78年3月考入中山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1982年2月毕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2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从事人工晶体的光学性质研究;1987年9月考入中山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1989年9月提前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7月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中山大学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调整后改名为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也在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后调整为物理学院)工作;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同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已培养博士、硕士52名;自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至今主要从事非线性光学、光物理(光动量、光角动量)和量子光学等方面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包括国际顶级物理学杂志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3篇,国际著名物理学杂志Physical Review A (Rapid communications)上1篇,Physical Review A上4篇,Physical Review E上2篇,国际著名光学杂志Optics Letters上9篇,Optics Express上11篇;另外,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两项光华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一项,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一项,广州市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一项。与人合著《非线性光学研究进展》中英文版各一部;另为《1000个科学难题》物理学卷撰写“光的本性问题”专题。
初稿:温冬辉 一审:刘钊 二审:李润霞 三审:王彪